-
襄阳市经济复苏势头强劲,一季度实现开门红
(一)在2023年第一季度,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88.52亿元,较去年同期呈现显著提升,标志着经济复苏的良好开端。 (二)得益于招商引资成效显著,工业生产全面复苏,为全市经济增长奠定坚实支撑。 (三)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36.4亿元,消费市场活跃度提升,襄阳市顺利实现首季度经济平稳运行。 襄阳市作为湖北省的重要工业基地,2023年第一季度经济表现突显了疫后恢复的强劲动力。工业生产全面回暖,37个工业行业大类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,其中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,产量和质量稳步提升。风华磁材工业园是襄阳市重点工业项目,员工在一季度加紧生产软磁材料等产品,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。襄阳市商务局指出,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持续加大,2023年初通过优化营商环境、推动重大项目落地,成功吸引多批企业投资设厂,为工业增量贡献关键力量。这些举措不仅加速了产能释放,还带动就业市场和供应链优化。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报告显示,政策聚焦于数字化转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布局,通过减免税收和提供金融支持,引导工业结构升级,整体提升了制造业竞争力。 消费市场的恢复是另一亮点。2023年第一季度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6.4亿元,较同期有明显回涨,源于线上线下融合推进和居民消费信心恢复。襄阳市商贸部门推广消费券和促销活动,刺激零售、餐饮、汽车等品类交易活跃。同时,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,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工程项目有序推进,包括交通网络完善和绿色产业布局,夯实了经济持续扩张的基础。襄阳市整体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特征,主要指标普遍向好,源于宏观政策与当地实践的有机结合。湖北省统计局分析,襄阳市作为制造业重镇,复工复产高效推进,得益于产业链韧性增强和市场预期改善,2023年一季度增长反映了区域经济韧性。 招商引资战略的深化为襄阳市注入新活力。襄阳市商务局数据显示,2023年初新增投资项目数量可观,聚焦新能源汽车、电子信息和医药等战略性行业,通过精准招商引进高质量外企和本土创新企业。这些项目不仅推动工业产值上升,还促进技术升级和人才集聚。例如,重点工业园区如风华磁材等项目投产提速,强化了软磁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供应能力。襄阳市在2023年首季度持续简化企业开办流程,降低融资门槛,吸引了包括制造业、服务业在内的多领域投资。相关数据源自襄阳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季度经济公报,强调招商引资与产业转型的协同效应,带动全市经济结构优化。 展望未来,襄阳市一季度成绩为全年奠定稳健基础。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计划进一步强化产业链韧性和绿色转型,如推动低碳项目和智能改造。2023年经济目标强调高质量发展,招商引资重点转向新兴领域,确保工业与消费联动提升。襄阳市作为中部城市群节点,经济复苏将对区域协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。综观2023年首季度,襄阳市经济在工业全行业增长、消费回升和有效招商驱动下,成功实现开门红,为后续发展提供可靠支撑。
2025-06-27
-
【2022年襄阳招商】襄阳高新区智能制造升级:技改 “智变” 驱动产业 “质变”
襄阳高新区智能制造升级:技改 “智变” 驱动产业 “质变” 一、政策引领:数字经济下的智造转型 襄阳高新区以 “5G + 智能制造” 为核心,抢抓数字经济机遇,出台《高新区智能制造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,明确 “设备换芯、生产换线、机器换人” 三大路径,设立 1 亿元技改专项资金,推动企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转型。2022 年一季度,该区智能制造装备规上工业企业产值达 118.6 亿元,同比增长 21.7%,增速高于全区工业平均水平 8 个百分点,成为中部地区智能制造标杆区域。 二、企业实践:从 “制造” 到 “智造” 的跨越 ** 襄阳汽车轴承集团(简称 “襄轴”)** 作为典型案例,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质效双提升: 生产端:引入工业机器人、智能检测设备,建成数字化车间,单班生产人员从 18 人缩减至 5 人,设备自动化率超 90%,产品合格率从 92% 提升至 100%; 管理端:部署 SAP、OA、PDM 等系统,实现订单管理、生产调度、质量追溯全流程数字化,库存周转率提升 35%,获评 “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”; 研发端: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轴承研发中心,攻关高铁轴承关键技术,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 5.2%,新产品贡献率达 40%。 三、产业生态:集群发展与协同创新 高新区构建 “龙头企业引领 + 中小企业配套” 的产业生态: 龙头带动:依托东风汽车、神龙汽车等整车企业,吸引 300 余家零部件企业集聚,形成 “整车研发 — 零部件制造 — 智能装配” 产业链,2022 年汽车产业产值突破 800 亿元; 平台支撑: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、5G + 工业互联网平台,累计为 200 家企业提供智能化诊断服务,降低技改成本 30%; 人才保障:与武汉理工大学、湖北工业大学共建产业学院,年培养智能制造人才 1000 名,设立 1000 万元人才奖励基金,吸引 50 个高层次团队落户。 四、未来展望:打造 “中部智造高地” 目标到 2025 年,高新区智能制造装备产值突破 500 亿元,培育 10 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,建成 5 个智能工厂和 20 个数字化车间,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。通过 “技改 + 创新 + 生态” 三轮驱动,预计带动全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2%,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 25%,为襄阳 “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” 提供强力支撑。
2022-05-24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